主题
- #满足
- #竞争社会
- #自由
- #机会
- #生活的标准
撰写: 2天前
撰写: 2025-09-03 10:46
偶然間看到了一個 YouTube 短片。 這是關於對居住在美國的韓國大學生和上班族的採訪。 受訪者談到了韓國人出色的能力和激烈的競爭。
這簡直是悲傷而黑暗的現實。 如果比較韓國和美國,擁有出色才能的韓國人對自己在韓國沒有受到重視而感到惋惜。 相反,他們說這是一個可以在美國受到重視的環境。
受訪者表示,自己在美國學校的考試中,成績比考上史丹佛的朋友還要好。 該受訪者表示,即使在韓國高中時期整個晚自習都在學習數學,也只考過一次3級。 這說明韓國有很多人才,但由於激烈的競爭,無法發揮自己的實力,但在美國,只要比在韓國稍微努力一些,就能受到極大的重視。
我對很多方面都感同身受。 韓國從5歲就開始競爭。 早已出現了英語幼稚園、以考取醫學院為目的的班級,而且從小就開始。 我們從小就學著必須要贏。 不僅要比別人成績好,而且整體都要出色,還要賺很多錢。 我們渴望並創造出超越六邊形,八邊形,十邊形的優秀人才。
在自由民主社會中,自由似乎消失了。 如果我所說的“自由”,是指無論賺多少錢,做什麼工作,在哪裡生活,只要我感到滿意,這就是自由。 別人說的,必須上名牌大學,必須在哪家公司工作,到時候必須擁有什麼頭銜,要賺多少錢,開什麼品牌的車,住在多大的房子裡,是租的還是買的等等。 都必須按照人們說的標準生活,產生了這種強迫症,如果做不到,就會認為自己是失敗者,是無用的人,社會就變成了這樣。
老實說,這個小國到底希望有多大的成就呢? 如果把目光轉向國外,就會發現有很多過著各種各樣生活的人。 而且機會也比我們國家多。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堅持韓國呢? 當然,我承認 'K' 在世界範圍內是主流,因此這是一個宜居的國家。 但是,如果只專注於這些方面,而忽略我們生活的另一面,那麼惡性循環就不會結束。
如果不能做到最好,如果賺不到這麼多錢,如果不能住在這樣的地方,如果不能開這樣的車,如果沒有這樣的衣服、生活、奢侈品等等。 只要這樣活著就可以了。 我感到滿意就足夠了。 沒有車的人,住在鄉下的人,在各種地方工作的人,賺這麼多錢的人。 沒關係。 去國外也是一個好方法。 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而前進,反而可以遇到比韓國更好的機會。
不必急於求成。 可以慢慢來。 不一定要在高處。 希望社會能從關注 ‘別人’ 變成關注 ‘自己’。
评论0